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6年12月9日,以“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谋福”为宗旨,以开展环境意识教育为抓手,先后探索开展“垃圾分类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志愿者参与滨海沙滩清洁整治”“科学放生示范公益行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项目”“百姓河长”“植树节碳汇林建设”“环境公益诉讼”等项目,吸引了全省数万志愿者、并孵化了一批市、县环保NG0。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宣传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福建省5A级社会组织等。
1、党建红+环保绿
2011年,协会成立了党支部,现有党员21名。党支部以“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为基础,突出“党建红+环保绿”特色,携手包括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政协、省委文明办、省委党校等在内的百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主题党群活动,凸显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贯力度;立足社会实际,把相关工作与宣传引导工作、统战工作相结合,扎实促进力所能及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协会党支部曾被列为省委组织部、省委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工委直接联系的社会组织党组织之一,支部还被推选为五四路CBD楼宇党建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2、科学放生示范公益行动
民间放生缺乏有效引导与监管,持续多年成为社会痛点,严重影响生态安全,河湖等水域尤为严重。“保护母亲河·科学放生”项目立足福建,持续多年开展科学放生理论与法律法规研究,市场调研,深入放生群体开展讲座培训普及相关知识,常态开展示范性科学放生活动;通过与渔业执法、民宗等部门共建,促进政策出台、推动监管;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开展水质监测与科学放生净水效果实验。树立全国水域乱放生问题治理的标杆,将民间无序放生引发的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行为,转化为公众广泛受益的生物净水科学放生行为,形成覆盖全省、全国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建立了全国首个保护母亲河·科学放生主题公园,该项目荣获第四届“善行八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一等奖、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奖项。
3、垃圾分类宣教提升
2009年,协会率先从福州民间开展了垃圾分类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活动,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一批关心垃圾分类、热心环保志愿者们,协会很快就积极跟进,发起成立以垃圾分类培训、生态环保志愿咨询服务为主题的环保讲师队伍,赴全省社区农村、单位学校、企业园区等阵地开展生态文明、生态志愿服务大讲堂。截止目前为止,共计派出了746人次讲师,开展垃圾分类专题培训千余场,培训人数超10万人次,打造福建省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网络,支持与构建可持续生态社区垃圾分类系统。
项目在2014年、2015年连续获得民政部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立项,从2018年起承接了福州市妇联、莆田仙游县城市管理局、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福州市晋安区日溪乡、三明市城市管理局等政府采购项目。
4、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
从2018年起,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通过购买政府服务的方式,承接了福建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福州市生态环境局、福州市仓山区生态环境局“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项目”的策划实施工作,率先组建设施开放项目志愿者讲师团,协助开放设施讲解员为参观人员答疑解惑,自项目开展以来,组织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NGO代表、师生、企业员工等社会各界不同人群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项目,平均每年40场,每场人均30名代表参加,荣获第三届“善行八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三等奖,2020年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2020年、2021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