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李新炎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自2007年6月成立伊始,就以牢记党的宗旨,为扶贫助困奉献所能,作为自身最重要的工作。
基金会是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新炎先生个人出资组建的,基金会收到的慈善捐款2亿多元,大部分来自李新炎先生和其家庭成员的捐款, 倾注了优秀企业家李新炎先生对党的事业热爱和对老区群众牵挂的赤诚之 心。基金会成立之 初,邀请的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部分都是共产党员。基金会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支持公益慈善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的宗旨,紧跟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不忘初心,心系贫困群体,助力扶贫攻坚,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和扶贫攻坚工作做出了奉献。
李新炎慈善基金会党支部学习会
一、主要做法
基金会自2016年以来,在原有实施扶贫助困的理念基础上,深入学习“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和中央、省市委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配合龙岩市委、市政府的扶贫攻坚工作。基金会理事会共有理事10人,监事2人,12位理事、监事中,有8位是共产党员。基金会理事长林仁芳是原市委副书记、原市政协主席,其余理事大多为各部门处级退休干部。这些老党员对党饱含深情,心系广大群众,关注民生疾苦, 每次支部会议、理事会议、理事办公会议,都会围绕如何进一步把慈善帮扶和扶贫助困紧密结合进行讨论。通过学习、讨论,基金会的理事们参与扶贫攻坚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坚定了把慈善资助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理念,不断完善慈善资助与扶贫助困紧密结合的具体措施。
林仁芳理事长经常带领基金会秘书长、理事到基层调研,先后到上杭、武平、长汀、连城、永定、漳平等县(市、区)进行专题调研,还深入到龙工企业挂钩帮扶村上杭才溪岭和村、大贵村和其他贫困乡村, 与基层群众座谈,慰问困难户,送上慰问金。基金会秘书长多次到龙岩学院等学校召开座谈会,了解来自贫困地区学生的实际困难,基金会还组织义工深入到连城、武平、漳平县(市)等偏僻山村,走访孤儿家庭,了解孤儿生活状况。
基金会在经过深入调查、座谈、走访基础上,设立并完善扶贫助困的系列项目。
(一)育才助学项目。育才助学项目是基金会成立之初就设立并持续开展的项目。从2007年开始实施,至今已达14年,资助对象遍及龙岩各县(市、区)小学、初中、高中在校贫困生以及当年考上高等院校的贫困大学生(小学、初、高中1000-2000元/人,大学生3000-5000元/人)。
基金会还对特困孤儿给予特别资助。连城朋口的项丽华从小失去双亲,靠寺庙的香火钱养大,8岁才开口说话。基金会发现后,资助了她在朋口中学的全部生活费用。初中毕业后,又专门协调把她送入龙岩侨中高中部学习, 每月资助她生活费用400元,并指派专人与她对口联系帮扶。在基金会的扶助下, 她在侨中学习成绩全优,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受助学生到“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学习参观
基金会与龙岩学院联合开展“爱心传递·青春飞翔”活动,资助来自贫困地区的部分特困生,每人每年2000-5000元,持续资助至大学毕业。2020年,基金会又开始实施培养千名优秀大学生的计划,对考上重点大学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年100名,每人每年5000元,连续资助四年,直至大学毕业;如考上研究生,则再资助,此项目将持续坚持十 年,为培养千名优秀人才出力。
(二)大病资助项目。为了帮助困难群众不因大病致贫返贫,减少困难群众负担,基金会设立了大病资助项目。从2007年开始,对患重大疾病、花费大额医疗费用(住院费用8万元以上)的家庭,基金会视情给予2000-6000元不等的资助。
对精准扶贫对象,降低门槛标准,提高资助金额,对家庭特别贫困的重病学生则给予特别资助。龙岩三中学生李燕萍肝移植,基金会连续三次给予资助共5万元,帮助这位学生得到及时救治。如今,李燕萍早已康复,成为一名人民医生,她专程给基金会送来锦旗,深情地说:“我的生命是基金会和众多爱心人士救助的,我要用我的医疗知识为更多的人服务,为社会奉献我的青春”。
(三)帮扶助困项目。基金会设立“帮扶助困”项目,资助困难职 工、贫困母亲、困难归侨(眷)和其他困难群众。2008年,基金会与龙岩市总工会合作开展了“连心帮扶困难职工”,资助困难职工家庭。为 帮助六十年代归国侨胞、侨眷中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的贫困侨属解决生活困难,基金会于2009年设立助侨项目,至今已持续13年。该善举温暖了广大海外侨胞的心,得到省侨办领导的高度赞扬。2012年,基金会与龙岩市妇联合作开展“资助贫困母亲”项目,资助龙岩市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基金会还对其他困难群众如困难老干部遗孀、农村和城镇困难户等给予资助。
(四)赈灾救灾项目。对受灾地区的资助,专门设立了赈灾救灾项目。玉树地震、连城特大洪灾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李新炎慈善基金会都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 为支持贫困地区改善教育、医疗、交通、环境条件,基金会还先后为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为困难乡村修桥铺路,为基层卫生院资助购买医疗设备,支持光彩事业等等设立公益事业项目。十几年来,李新炎慈善基金会的慈善资助项目,已涵盖了 育才助学、爱心助孤、帮扶助困、关爱助医、赈灾救灾、公益事业等领域。
李新炎慈善基金会向青海玉树灾区捐款 200 万元
二、工作成效
基金会成立14年来,用于资助贫困群众和资助贫困地区公益事业的资金为7850万余元,占基金会全部慈善活动支出的63%。其中资助的困难人数为15251人。
其中:
资助学生7709人次,金额2051万余元;
资助大病群众2411人次,金额812万余元;
资助孤儿1898人次,金额200万余元;
资助困难职工976人次,金额160万余元;
资助贫困母亲934人次,金额115万余元;
资助困难侨眷、侨属845人次,金额150万余元;
资助其他困难群众478人次,金额99万余元;
资助赈灾救灾项目5个 ,金额315万元;
资助光彩事业项目3个,金额 500万元;
资助贫困地区公益项目35个,金额3448万余元。
基金会用爱心温暖贫困群体的心,用慈善照亮了前进的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获得社会广泛赞誉,《闽西日报》《海西慈善》等报刊曾以“大爱无疆润闽西”“洒向闽西是真情”“大爱在这里流淌”“精准扶贫助学,金秋送暖圆梦”等标题作过多次报道。新华社、 中新社、人民网、《福建日报》等主流媒体都曾对基金会作过报道。李新炎先生的事迹和基金会的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李新炎先生荣获“中华慈善奖”“全国最具爱心慈善捐助个人”“中国光彩事业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光彩事业20周年突出贡献奖”“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 人”“福建省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突出贡献奖”“闽商建设海西突出贡献奖”等荣誉;被选为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基金会原秘书长王室成被誉为“退休不褪色,公益事业当先锋”,龙岩市老干局授予其“十佳最美老干部”称号。李新炎慈善基金会2009年获评福建省5A级社会组织;2010年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16年获评“闽善2016年”民间慈善榜双十佳公益慈善机构;2017年被龙岩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扶贫模 范”;2019年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热心公益 造福桑梓”牌匾;2020年福建省总工会授予金秋助学“最美爱心单位”;2020年再次荣获福建省5A级社会组织称号。
在基金会的会议室里,挂满了来自受助单位和群众送的锦旗、牌匾,档案柜里摆放着4000多封来自受助学生的感谢信。它们诉说着基金会为慈善资助、扶贫助困作出的贡献。河南洛阳的张钊颖父亲去世,母亲患病;连城莒溪的邱丽华母亲患病,弟弟辍学打工;永定培丰的陈鑫祥母亲去世,父亲残疾……这些家庭贫困学生,往往都有一段辛酸的家 事,在学校和基金会的帮助下,他们重拾热情自信,个个品学兼优,许 多成为共产党员、学生干部;不少如今已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单位的骨 干。
江西高安的蓝欢,2013年以华中科技大学年段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 保送清华大学读研,2016年清华硕士毕业后被国家派送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攻读博士,2017年2月,她从柏林向基金会发来感谢信,由衷诉说自己的感谢之情:“羊羔尚且跪乳,我等必知恩图报,唯有早日学成回国奉献自己所学,做出好的科研成果回报社会,让大爱薪火相传”。
14年来,在基金会资助过的几千名贫困大学生中,不少人已经在核工业部,航空航天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国家重点部门和单位挑着重担承载重任,攻克科研难题。基金会的大爱滋润着一批批青少年成长,哺育出一朵朵灿烂的花朵,受助单位和群众无一例外的表示,将带着感恩之心继续前行,传递爱心,报效国家,回报社会。
三、经验体会
基金会取得显著成绩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得益于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心系民生,牵挂群众疾苦,紧跟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把慈善资助和扶贫助困紧密结合,不断地研究、设立顺应民生、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能为政府分忧的慈善运作项目,使基金会的慈善事业顺利发展,慈善事业的路子越走越宽。
基金会一路走来,深深感到慈善资助工作要在党委统一领导、民政部门指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单位,团结协作,凝聚合力,互相支持,才能提高工作效力,做到事半功倍。基金会一直同省、市有关慈善机构、龙岩市总工会、市妇联、市侨办、市教育局及市扶贫办等单位有着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基金会的慈善工作实践证明,慈善资助工作重在做实做细,要联系实际,深入了解贫困对象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帮扶到位、精准扶贫,把慈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贫困群体和贫困山村民生事业上,让有限的慈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用。
基金会坚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自觉性,坚持依法、依规,认真遵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制定的各种法规、条例,严格照章办事。基金会建立了一整套规范、详实、便捷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不断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慈善服务理念和工作能力。同时,切实抓好慈善信息公开,做到公平、公正。
基金会理事会提出要以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与时俱进,围绕党政工作大局,提高站位,勇于创新,发挥慈善功能,把慈善帮扶与推进乡村振兴和支持老区振兴发展紧密结合,把慈善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